Curriculum

中國語文科 (中文科)

科主任﹕ 黃嘉瑤老師及鄭育儒老師

中國語文是學習各門學問的基礎,而語文學習必須在學生的母語基礎上發展。
語文教育的主要任務是要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,要學生掌握規範的書面語,能說流利而得體的粵語和普通話,同時感受語言文字之美,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,發展高層次思維能力和良好思維素質,得到審美、品德的培養和文化的薰陶,以美化人格,促進全人發展。

中國語文教育的課程是要讓學生獲得全面而均衡的語文學習經歷,並循以下方向發展:

  • * 均衡發展讀寫聽說能力,全面發展讀寫聽說的綜合語文能力。
  • * 培養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,加強中國文學元素。
  • * 加強品德情意教育、文化學習,培養對中華文化的認識、反思和認同。
  • * 培養思維能力和素質,鼓勵獨立、批判性思考,發揮創意。
  • * 提高閱讀興趣,拓寬閱讀面,增加閱讀量,積累知識和語言材料,拓展視野和胸襟。
  • * 配合時代社會,因應學生需要,編選多樣化的學習材料,靈活運用學習材料。

課程目標

閱讀

(一)閱讀的範圍

  • 1. 不同性質的材料:敘述、描寫、抒情、說明、議論
  • 2. 不同來源(如課文、兒童讀物、報章、雜誌、互聯網)閱讀
  • 3. 不同類型的材料:童謠、詩歌、故事、童話、寓言、散文、小說、實用文(如書信、便條、日記、周記、通知、報告、說明書、廣告、海報、單張、標語、告示)等
  • 4. 不同題材的讀物:生活、科普、歷史、文化、藝術等

(二) 閱讀策略

  • 1.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理解閱讀材料
  • 2. 因應不同的閱讀材料,採取適當的閱讀方法,如精讀、默讀、朗讀(配合感情,有自信地朗讀優美的文字)
  • 3. 因應不同的閱讀材料,運用適當的閱讀方法,如略讀、瀏覽、主題閱讀法、找出關鍵語句掌握閱讀策略
  • 4. 利用各種途徑資源(如插圖、互聯網、工具書、圖書館、博物館)以幫助閱讀

(三) 閱讀興趣、態度、習慣

  • 1. 培養閱讀興趣,感受閱讀的趣味
  • 2. 培養經常閱讀及專注閱讀的習慣
  • 3. 主動尋找閱讀材料,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
  • 4. 交流閱讀心得,與其他說話、聆聽、寫作活動結合,樂於閱讀、勤於閱讀、認真閱讀
  • 5. 誦讀淺易的古詩詞,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,增進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。

寫作

(一)寫作的範圍

  • 1. 不同性質的表達:敘述、描寫、說明、議論
  • 2. 不同類型的寫作:詩歌、童話、故事、賀卡、邀請卡、書信、便條、日記、周記、報告等
  • 3. 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書面語,按表達需要運用不同語氣,完整、通順地表達
  • 4. 運用合適修辭手法以提高表達效果
  • 5. 按表達需要使用常見的標點符號
  • 6. 嘗試不拘形式、自由地把見聞、感受和想像寫出來

(二)寫作策略

  • 1.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構思寫作內容
  • 2. 先說後寫,運用順序,如運用對比及分類觀察、多感官觀察,運用聯想、想像掌握寫作策略
  • 3. 利用各種途徑資源(如互聯網、工具書、交換寫作心得)以協助寫作

(三)寫作興趣、態度、習慣

  • 1. 與其他說話、聆聽、閱讀活動結合,欣賞他人的作品,分享寫作心得與樂趣
  • 2. 培養創作意識,主動投入,體會寫作樂趣
  • 3. 樂於嘗試不同類型的寫作
  • 4. 認真思考、反復修改

聆聽

(一) 聆聽能力

  • 1. 能聽出話語中的主要信息,感受話語所表達的感情
  • 2. 能聽出不同觀點,領略到故事中的寓意
  • 3. 除聆聽外,亦能掌握視聽資訊所傳遞的信息

(二) 聆聽策略

  • 1.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理解話語
  • 2. 因應不同的聆聽材料,採取適當的聆聽方法,如邊聽邊想像、邊聽邊記重點、抓住關鍵詞句

(三) 聆聽興趣、態度、習慣

  • 1. 樂於聆聽不同類型的話語,並能安靜、耐心、專注地聆聽
  • 2. 能仔細聆聽,認真思考,體會與人交流時尊重對方,理解對方處境

說話

(一) 說話能力

  • 1. 按表達需要確定說話內容,有正確的發音,清晰地吐字,有條理地說話,並按需要剪裁說話內容
  • 2. 因應情境和對象確定說話內容,說話扣住話題、圍繞中心,具組織的展開話題及結束

(二)說話策略

  • 1.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構思話語
  • 2. 因應不同的目的,採取適當的說話方法,如先想後說,邊想邊說,運用勢態語,運用觀察、想像

(三)說話興趣、態度、習慣

  • 1. 主動與他人交談、積極參與討論,並表現出自信,敢於說出自己的意見
  • 2. 尊重他人發言,尊重的不同意見,說話應有的禮貌也須注意